2024/04/12
(接上篇)
#02 市场空间:咖啡馆的连锁化率可能到80%
Q:目前看到一个数据是中国国内的咖啡馆数量大概11-12万家,10万台的产能,接近全覆盖了?
A:这是狭义的咖啡馆场景,而且数据可能有点旧,目前我们看到点评上的数据,国内是15万家咖啡馆。而且,我们适用的场景有五个,连锁咖啡馆只是其一,还有连锁西式快餐、连锁茶饮、连锁便利店,以及一些手里握着大量门店的跨界连锁巨头。以连锁咖啡为例,去年实际上增长了2万家,如果你仔细去看,可能独立的精品咖啡馆在以每年三四万家的速度倒闭,增量来自于哪里?基本都是连锁咖啡。大概2020年、2021年,中国咖啡馆的连锁化率不到20%,现在已经达到了40%,相当以每年10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。我认为,未来中国的咖啡连锁化率能到80%。
Q:美国是多少?
A:美国市场没有参考性。因为中国的咖啡实际上是一种咖啡饮料,而不只是咖啡,但本质上到80%还是因为中国的连锁咖啡品牌效率真的很高。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有不断增长的需求了。
Q:做咖啡的品牌越来越多,价格战的影响?
A:充分竞争会导致降本增效成为咖啡品牌的长期战略之一。多种业态都进来做咖啡的结果是终端太卷,价格上不去了。我认为,低价咖啡会是常态,既然下游终端价格上不去,那(想盈利)只能往上游走,向上游要效率、降本。
目前看来,可能客户表现出来的诉求还没那么强,因为现制咖啡的利润目前还不错。不过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强,欧美客户的这种需求就很强烈。既然降本增效是客户的战略,那一定是我们的战略,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全自研,自己做陶瓷刀盘这样的关键零部件,本身就是为了降本。我的目标是‘打十份工赚一份钱’,不会像欧洲人一样‘打一份工赚十份钱’。
还是参照特斯拉,尽管特斯拉的车不贵,但是技术好、对行业有贡献,所以公司会得到很高的回报,我相信世界很公平,会狠狠奖赏那些为世界做了贡献的人。为什么会有公司这种组织形态,因为分配的效率高、组织效率更高。
我们愿意‘打十份工赚一份钱’,一是坚信我们为行业做了贡献、推动了行业进步,世界会奖赏我们;第二点,我们觉得降本增效是更本质的战略,所以要自研陶瓷刀盘这样的核心零部件。
Q:怎么理解所谓‘消费升级’?
A:消费升级这件事不本质,或者说,这个说法是有争议的。上一次创业的时候,就赶上了所谓‘消费升级’的时代,但什么是消费升级,想了很久也没有想明白。效率还是更本质的事情。
Q:那如何理解连锁咖啡的品牌溢价?
A:有咖啡行业大佬这么说,预判未来十年中国咖啡是不存在‘咖啡品牌’的,当然有点绝对——可能是80%不算是品牌、20%是长尾品牌——而他的理解就是有溢价的才叫品牌。
Q:总结来看,你们的竞争壁垒是什么?
A:首先是产品层面。一是供应链壁垒,如陶瓷刀盘这样的关键核心零部件,我们做了国产替代、全自研,你可以理解为汽车的三电系统都是自研的。意义是什么?首先之前大部分的关键部件,都被外国企业垄断了,价格很高,比如刚才提到的陶瓷刀盘,我们做立马能降本超过50%。第二,我们时间上有优势,专利在我们手上,竞争对手不能做同样的事情,如果重新做也要花时间。
本质上来看,没有什么技术是绝对不可超越,核心的维度就是时间,也是最公平的竞争维度,换句话说就是领先多少年,我认为我们在核心零部件上能领先两年、整机领先两年,这就是四年,打折50%来看,我们也有信心说,公司至少领先两年。
第二个阶段是客户壁垒,客户的转换成本很高,我‘打十份工才赚一份钱’,除非他们‘打一百份工才赚一份钱’,那我就服了,最终还是看自己的本事。
商用咖啡机,术层面的创新毫无意义,拉不开差距。商用咖啡机用户最大的考量还是经营效率,无论是出品的效率还是成本,这是商业决策的核心逻辑。
现在来看,第一阶段的产品壁垒,我认为我们已经做到了,可以领先两年;而这两年之内,我们会把产品壁垒转化为综合壁垒,就是建立更广泛的客户合作。
Q:如果从生态的角度来看,会考虑自己卖咖啡豆吗?
A:不会。未来可能会和一些咖啡庄园合作。
#03 一体压铸的外溢与模组化生产
Q:除了数据、软件和中台的闭环,你们在生产端是如何实现‘闭环’的?
A:一是一体化压铸技术,二是模组化设计。模组化设计的好处是我的研发可以并行同时研发,比如一个台机器本来要研发5年,但是我可以靠招更多人同时研发,缩短研发时间,每个模组可以单独研发,而且,模组单独拆出来,可以做成独立的设备,比如奶泡打发模组,套一个壳就是奶泡机,也可以单卖;第二个好处,在生产环节也可以做到降本增效——当我有整机订单的时候,可以装整机,没有整机订单,我可以生产模组,整个生产会非常柔性,供应链不闲置;第三,售后服务会更高效率,比如设备某个零件出问题了,机器会识别到零件报错,按模组拆装,我们师傅可以直接带个模组过去换上,门店可以继续营业,不影响做生意。现在很多咖啡机的维修,都是要把机器搬走,所以为什么会看到很多店里要有两台咖啡机。
一体压铸省零件数量。我们的外壳一体压铸的,看起来更贵(金属的),但实际上制造的成本更低了。我们的供应商过也是之前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商,之前新能源汽车太卷了,一些溢出的产能就被我们捡了。
Q:为什么其他咖啡机不做这种模组化的设计?
A:一是因为(制造平台)老,之前国内的咖啡机主要是家用,平台做小家电为主,不是这种工业化生产的逻辑。第二,在新能源汽车、尤其是特斯拉之前,并没有一体压铸这种供给。我们可能是目前把新能源汽车一体压铸应用最极致的公司,从做这家公司的时候,包括我们产品线的规划,是在跨行业学特斯拉,我觉得这不丢人。
如果要做我们这种可以承载模组的‘外骨骼’外壳(注:模组是固定在咖啡机外壳上,否则内部需要加承重结构和配件,外骨骼外壳减少了配件数量),用机加工就更贵了,就相当于要一点点铣出来,一个壳可能成本就要2万块,成本高是因为耗时间、良品率不高、费刀头,还费材料。
Q:产品的定价是?
A:售价一定会比国外的产品有明显优势,只能这么说。
#04 望一百年、看十年、做一年
Q:出海怎么考虑的?
A:我们第一个就是海外客户。整体上看,中国企业的出海本质上是在变现供应链的效率。商业竞争,还是要看相对比较优势,基础科学,目前没办法跑赢西方,只能在应用科学上卷,而应用科学需要工业基础支撑的,我们45年来已经积累了工业基础。
Q:中国品牌有机会在海外做大吗?
A:硬件公司,产品即品牌。但总体上来讲,品牌这件事说不清楚,说不清楚的事情就不够本质,不够本质就很难做出大的东西。目前看中国出海的这些品牌,本质上还是在变现中国国内的供应链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,左手技术、右手销售,技、贸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硬。而对于公司的组织形态来说,就是研发和市场;市场方面,内(国内)、外(出海)都不能放过。
Q:你怎么理解行业里的公司?
A:产品经理有四个级别。一是入门级的产品经理,就把产品当产品做;第二级是把公司当产品来做。再高一级的是把行业当作产品做,带动行业上下游;最高级的是把生态当作产品做,真正的大佬是乔布斯,给上下游合理的利润,建立开发者生态,以及全球供应链等等。从投资角度来看,第一类公司根本就不值得投资,本质上就是个生意,只是赚产品差价。第二类公司,能看到百亿规模;第三类公司能看到千亿;第四类能看到万亿级。我们今天所做的事,首先至少在第二类,有机会做到行业级,也就是千亿规模。
Q:遇到了哪些挑战?
A:之前说过一点,就是整机生产不在中国,所以很难找到干这件事情的人,好在现在干过的都被我们招来了。另外,我们做自己的品牌——这里的品牌主要指建立信任关系——大家不相信中国能做出好咖啡机,但是我们就是要证明中国可以。
Q:最近有头疼的、需要急迫去解决的问题吗?
A:还好,我的思维方式是这样,一开始要想清楚想透,很少会把头疼的问题留到眼前。我们叫‘望一百年、看十年’,咖啡在世界各地都证明了,可以穿越周期,在这个产业链条上是可以做一百年的。十年来看,未来十年中国也是有结构性机会的——第一个机会,就是降本增效带来的二供(第二供应商)。第二个机会,是全球化的机会,中国的奶茶和咖啡品牌都在往海外走,这一定会带来供应链的全球化,过去美国、台湾地区的供应链全球化都是这样实现的。望一百年、看十年,然后我们仔细做一年。我今天做这件事,至少是按照10年起个盘这个想法去做的,也不急。
Q:为什么是2022年这个时间点决定创业?
A:从追觅离开后,在美元基金做投资,和高瓴一起在看咖啡赛道,想投一个类似于咖啡机的项目,但是看完所有能看的项目之后,还是决定自己做。当时在美元基金还看了很多机器人和AI相关的项目,就会想当机器人和AI未来把人类的生产力解放时,人闲着干嘛?总得喝咖啡吧,用《三体》里的一句话说,总得‘给岁月以文明’吧。
Q:你决定创业前,高瓴已经决定要投了吗?
A:这件事情是他们跟我一起孵化的。我觉得世界会狠狠奖赏那些给世界做贡献的人,这件事情是对于人类的文明是有贡献的。
Q:关于接下来的融资节奏?
A:刚刚融完A轮。高瓴和仁智那一轮,可以理解为天使轮,Pre-A轮是去年的事情,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三轮。今年想融A+轮。
Q:今年有什么目标?
A:OKR的话,今年的一个O(目标)是和一些头部连锁建立商业合作。
Q:为什么叫‘咖爷’?
A:CAYE,是把CAFE(咖啡馆)的F改为了Y,因为F中文来看像说“不”的意思,不太好,Y更能代表我们的价值观,要对客户说“Yes”。
据说全世界最好的咖啡豆是猫屎咖啡,这个LOGO是一只扁平化的麝香猫头的形状,中间是一个类似特斯拉的“T”,代表了科技(technology),寓意我们希望用科技的方式做出全世界最好的咖啡,是我自己设计的,也致敬了特斯拉。
分享